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点亮美好生活、开启流量密码……2023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满满 | 天博

455-293-7503

新闻资讯 分类
点亮美好生活、开启流量密码……2023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满满

  在闹中取静的文庙大成书房,阅读一本书;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重温一段革命历史、品尝一支精美的文创雪糕;沉浸在夜幕中的莲花池公园,欣赏一部讲述西南联大故事的庭院剧……在昆明,文化早已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与这座美好的城市相依相伴。

  近年来,昆明市聚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国首批15家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等荣誉。

  为进一步把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发展,昆明市创新实施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即建设一批文化地标建筑、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推出一批生活美学空间、培育一批文化夜经济走廊、擦亮一批城市文化IP,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城市气质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现代城市。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读书、看展、观剧……昆明的文化扎根街区、园区、景区、商区,用文化空间的“颜值”,提高群众享受丰富文化生活的“体验值”。截至目前,昆明市共打造303个新型文化空间,共同创造宜赏、宜游的文化图景,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拥抱“诗和远方”。

  漫步翠湖周边,不仅可以游览博物馆群,与历史和文明对话,还能参加“樱花文化艺术节”“蓝花楹文化艺术节”“银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拥抱烂漫景致与先锋文艺。夜幕降临,文化的灯火才刚刚点燃,斗南花市、公园1903商区、南强街等夜经济街区游人如织,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游客到昆明的打卡目的地。

  如今,昆明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成为全省示范标杆。散落在全市的文化地标建筑、特色文化街区和生活美学空间焕然一新,文化夜经济走廊越“夜”越美丽,西南联大、聂耳等文化IP越擦越亮,构建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意象,彰显了昆明深厚的历史文脉和独特的城市气质。

  组建精神文明建设专家库、印发《昆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近年来,昆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好抓实。

  昆明市组织开展新一届88个市级文明村镇、130个市级文明单位、128户市级文明家庭、51所市级文明校园申报创建;经复审继续保留往届市级文明村镇61个、文明单位560个、文明家庭58户、文明校园78所。

  针对非机动车闯红灯、抢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昆明市文明办会同市交警支队印发《昆明市“文明交通 人人参与”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文明交通专项整治。

  昆明市制定《关于在全市农村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村民公约制度,西山区滇池路社区、宜良县德马社区和禄劝县永茂村的村规民约荣获云南省“十佳村规民约”。《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高古马村的“文明密码”》被中国文明网专栏刊载。

  昆明市完成18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评估验收,延伸建设1283个文明实践点(基地)。

  建成磨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成、尚冈、曼庄、磨龙、龙门、磨憨等6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

  昆明市倡导文明观鸥、爱鸥护鸥,发布《昆明市文明观鸥倡议书》,通过三大通信运营商推送文明观鸥短信温馨提示,组织开展爱鸥护鸥、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

  围绕滇池绿色发展、历史文化传承保护、边疆中华文化长廊建设等,昆明市打造“春城志愿行·滇池明珠清”“昆明磨憨心相连·魅力春城绽异彩”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下一步,昆明市将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样子,奋力推动昆明市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正确有力、一路繁花,精彩报道沾泥带露,融媒大餐效果满满。

  圆满完成全国、省、市重要会议报道;有声有色做好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暨第二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第五届澜湄电影周、第七届聂耳音乐周以及旅交会、文博会、版博会等重大活动报道。

  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六个春城”建设,全面展现昆明大抓产业发展、大抓招商引资、大抓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以及大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火热场面,推出《昆明用“六个春城”答好新时题》《磨憨500天:昆明口岸经济腾飞的创新实践》等融媒体产品,营造同心同向、共谋发展的舆论氛围。

  2023年,昆明市融媒体中心1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是全省唯一获奖的州市媒体;“一粒来自昆明的种子”入选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2件作品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第三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优秀奖;1件作品获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主题网络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特等奖;55件作品获云南新闻奖。

  积极参与和服务政务公开工作,代运维省市各类政务新媒体平台200余个,“昆明发布”荣膺“政务服务优秀微博”。掌上春城自主研发的“昆明市数字政协融媒体平台”荣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是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媒体单位。昆明信息港入选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15部委评选的“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

  目前,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全平台用户数(粉丝数)增长到6500万,其中掌上春城下载量稳居全国城市党报自办客户端前10名。

  吸“鸥”气,看郁金香,逛农贸市场,吃罐罐米线、鲜奶米布,喝咖啡,打卡宝藏书店,泡温泉……对了,还有晒太阳,这是很多游客体验昆明冬天的方式。

  “我也拥有翠湖郁金香啦,真是太美了。”在红河工作的小熊来昆明看过心心念念的郁金香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因为一条“春城的松鼠是懂浪漫的”短视频,小熊被翠湖公园的郁金香“种了草”。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小熊一样,被短视频、直播“种草”昆明的阳光、海鸥、鲜花、农贸市场……然后来到昆明。

  不少短视频里,网友在弹幕、评论区热情互动,分享自己吃过的昆明美食、看过的昆明美景、买过的昆明好物,还有网友留言“好想去昆明旅游”“我就在现场,飞越1000多公里来昆明看蓝花楹,太值了”。

  2023年,昆明市上榜央视“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全年接待游客27073.51万人次,同比增长24.15%,比2019年同期增长45.21%,排名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4位;

  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320.02亿元,同比增长57.39%,比2019年同期增长58.03%,排名全国27个省会城市首位。

  昆明市通过打造拿得出手的文旅好产品、好服务,创新“互联网+”文旅营销,讲好“昆明故事”,引客入昆、留客在昆,努力让昆明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核心体验地,加快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天博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