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点缀生活,文化浸润人心。为推动我区全民艺术普及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同频共振,近日,我区文化馆开展新一轮艺塑课堂,全方位、多角度开设不同种培训门类,以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参与,让我区市民“艺”享美学生活,在家门口触及“诗和远方”。
据了解,去年,区文化馆根据群众实际文化艺术需求,全年分三季举办舞蹈类、健身类、音乐类、器乐类、书画类、非遗类、曲艺类等30个课程,共计300余次课,培训6000余人次。通过公益培训呈现出静态作品100多幅、动态作品20余个。全民艺术普及不仅丰富了我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审美能力,让市民在学习中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为我区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双手兰花指从身体两侧慢慢抬起,胳膊肘带动小臂向上与肩平行……”近日,在金东人文博览中心4楼排练室内,舞蹈老师正带领着舞蹈爱好者们练习古典舞。
文化浸润人心。我区结合本地群众实际需求,持续发挥文化力量的积极作用,开展“美育课堂”未成年人艺术普及培训、“三团三社”公益培训、文化馆艺术课堂与金东区“光南”艺术团公益培训等项目,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策划开展声乐、舞蹈、书画等一系列艺术公益培训课程,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市民一站式体验文艺生活。
“世界上最高的木塔,用木材‘榫卯’结构修建而成。”走进少儿手工培训班,学员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山西应县木塔的历史与环境特点,认识木质结构建筑的造型特征。随后,学习运用擦色版画的创作方式,完成了—幅幅体现应县木塔造型特点的作品,手工艺术通过公益培训的方式绽放出了绚丽的光芒。
网红小舞蹈课上的学员们抬头挺胸,活力四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尽显魅力;少儿声乐课,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歌谣,感受其优美、轻柔的旋律;非洲鼓不仅好听,更是易学,学员们打得热火朝天……一节节艺塑课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学员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乐观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截至目前,我区参加公益培训的群众共计230人,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文化表达的新方式、新路径,在广大群众中推广不同艺术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金东群文’公众号上的‘云艺课堂’,让我在家就能学习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程。”此次报名线下艺塑课堂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对古典舞非常感兴趣,这得益于去年在线节古典舞课。课程将舞蹈动作节奏要点进行分解,什么时候需“左脚上步蹲抬头看”,什么时候要“右手兰花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很适合新手学习。“最主要课程可以永久免费循环观看。让我们中老年人有机会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为让我区市民在碎片化时间里也能满足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区文旅局直接指导下,区文化馆通过互联网授课的形式,让艺术惠民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多元,通过在“金东群文”公众号上开通“云艺课堂”,让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据悉,自线上“云艺课堂”开办以来,共计开设了32门专业课程,192个课时,服务人次约14万。课堂集合了舞蹈、音乐、书画、摄影、曲艺、戏剧小品等艺术专业门类的讲座与教学,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去年区文化馆共开设三期线次网课。网络微信群学员近700人,视频课程浏览量达2万人次。课程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武术、形体仪态等,形成线上线下“双结合、全覆盖”的培训形式,大大拓展了美育的覆盖范围。让金东区文艺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文化服务。“今年,我们继续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已在筹备录制2024年‘云艺课堂’,更好地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村能歌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了,团队成员现有30余人,作品《梦回江宁》还登上了自己乡镇举办的‘村晚’呢。”多湖街道四大门村文艺团队负责人胡丽娟难掩内心喜悦,他们村的文艺团队成立2年多以来,队伍不断壮大。“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因为喜欢跳舞聚在一起,没想到还有机会上台表演。”
整合乡镇基层文化资源,把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百姓。去年12月,2023年金东区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颁奖晚会暨第四届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演在金东人文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鼓、合唱、蛇拳、道情……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让这场“家门口”的文艺盛宴“金”味十足。当天的颁奖晚会上,还表彰了2023年公益课优秀学员代表12名、公益课优秀授课教师6名、公益课“三团三社”优秀社团10个、全民艺术节优秀组织奖5个。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推进乡村文艺团队“三团三社”(即乡村艺术团、乡村合唱团、乡村民乐团、乡村书画社、乡村摄影社、乡村文学社)建设,把艺术课堂搬到群众中间,以“送文化+种文化”文艺志愿服务为载体,做强“线上导师+线下名师”艺术指导培训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艺术课程人人可享、触手可及,有力推动我区全域文化繁荣发展,赋美金东精神共富。
加强乡镇文化队伍建设,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凝聚人心的文化符号在我区蓬勃地跳动。(记者:方柯 杜雨霄 来源:金东区融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