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2023年,老河口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和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立足实际造精品,特色打造强实力,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深化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上探索实践。
服务主阵地功能完善。新“三馆”已投入使用,市图书馆新馆严格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建设,目前,基础设施业已完善,内部设计特色突显,智能化功能配齐。新建成的市文化馆,配备剧场、各专业活动功能室、非遗展厅、公共展览厅等设置,各功能室、展厅等实现数字智能化设计,利用数字文化馆平台为大众提供线上服务、艺术公开课、数字展览等项目。市博物馆新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按照数字博物馆要求进行展陈。
体育场地场馆逐步升级。已完成免费开放的多功能训练馆、五人制足球场的升级改造,免开深度广度持续扩大,体育场馆的日均接纳人次提升到了1508人次,全年共接纳54.2万人次。光化街道、李楼镇的两个乡镇级运动健身中心实现对外开放,李楼张庄村的美丽乡村文体广场于今年完工开放,并获得2023年湖北省级美丽乡村文体广场项目;进一步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多批次安装体育健身器材90余套,惠及67个小区。
文化软硬实力共推提升。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5支,乡镇分队10支,乡村(社区)服务点250余个,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2023年组织文艺志愿活动47场,服务观众人次两万人次。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50场,受众1.8余万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45场,受众4.8余万人。委派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传承人到各乡镇小学开展非遗进课堂教学200节。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进基层活动16场,受众8千余人。送电影下乡2654.64场次。近三年来,新发展社会文化体育团队50多个,全市业余文化队伍人数达到12000多人。实现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省级“三室一厅一场”的标准全达标,255个村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具备“一室一厅一场”的服务功能,实行免费开放。建设了50余个村 (社区)文化小康示范点、标准化村级文体广场80余个、村级小戏台50余个;255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80%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在100㎡以上,基本文化功能全具备。
“汉江涌春潮”——2023年老河口市党政军民企春节联欢晚会荣获第二十届“春满楚天”湖北省地方广播电视台春节文艺节目最佳作品奖。群艺馆原创舞蹈《梨花盛开幸福来》荣获2023年“文化力量•民间精彩”襄阳市第六届群众广场舞大赛一等奖与优秀组织奖。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演的歌舞《瑞兔迎春》、戏曲《戏韵襄情颂芳华》受邀参加了襄阳市2023年春晚演出。湖北越调《大爱无声》参加“贯彻二十大 同心话清廉”——“襄理襄情”理论微宣讲大赛决赛荣获一等奖,豫剧《清风亭上》受邀参加2023年“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优秀剧(节)目展演,湖北越调《凤仪亭·小宴》、湖北越调折子戏《徐策跑城》、《湖北越调精粹芬芳》先后受邀参加央视戏曲频道CCTV-11《一鸣惊人》节目录制,《良知作证》入选2023度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优秀演员孙帅康获得湖北省第十四届牡丹花奖。湖北省中青年艺术表演人才大赛暨新人新作展演(决赛)中,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职人员孙帅康、史志红入选表演奖一等奖(戏曲类),周生果入选表演奖三等奖(器乐类),四匹弦《鼓韵弦音》入选创作奖二等奖(器乐类)四项大奖。戏苑青春我最美 2023年襄阳青年演员展演,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获“优秀组织”奖,演职人员王朋飞获“最佳伴奏”奖、周生果获“优秀伴奏”奖、杨坤获“表演奖”、王怡珉获“伴奏奖”。《打金砖》《徐策跑城》等6部湖北越调经典作品亮相全国演艺博览会,《鼓韵弦音》登上了全国演艺博览会中心舞台,湖北越调折子戏《伐子都》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参加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活动,《湖北越调折子戏专场》受邀参加第三届荆楚名团聚江城活动,并先后在武汉临空港大剧院、潜江曹禺大剧院精彩上演。大型革命现代戏《黄河绝唱》入选第五届豫剧艺术节,并获第五届豫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青年演员孙帅康荣获“第五届豫剧艺术节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称号。
产业发展活力足。2023年全年,老河口市文化和旅游局实现了抓好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县域经济指标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数调度。策划包装太平古街文化旅游开发综合体项目、老河口市动漫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老河口市洪山嘴十里梨桃生态观光园项目、老河口市孟桥川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等7个招商引资项目,太平古街文化旅游开发综合体项目已拟定投资框架协议。招商项目老河口市三颤山民宿成功签约落地,拟投资3000万元打造。固定资产投资依托老河口市百里生态丹渠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力争年底前达到6亿元。培育2家服务业企业进规入库,分别为襄阳梦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金力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向上争取资金1341.13万元,超额完成政府工作目标任务。
文旅融合动力强。一是景区景点创建工作实现新突破。2023年元月,老河口引丹渠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襄文旅发[2023]1号),登云湖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即将验收评定。李家染坊村成功创建襄阳市A级景区式村庄,丹丘觅境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民宿,仙风小镇等5家农家乐成功通过2023年襄阳市级星级农家乐创建。二是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数持续向好,五一、十一等重点节假日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均实现大幅提升,全年接待游客可达55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49.5亿元。三是旅游推介渠道拓展,推荐《一袋一鹿》铜雕参与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李家染坊扎染织物、老河口木板年画、老河口铜雕等文创产品亮相襄阳市第十一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诸葛亮文旅节现场举办的襄阳旅游发展暨产业招商大会,老河口木版年画《金玉满堂》荣获2023年襄阳市“最具‘襄味’礼物”奖,碧桂庄园荣获2023年襄阳市“最美旅游餐厅”奖,奥际大酒店获的“最富品质酒店民宿”奖。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旅游日襄阳市主题活动、第十一届诸葛亮文化节等省市级旅游推介会,打响老河口文旅品牌知名度。
今年成功将《铸铜雕刻技艺》《糖人、糖画制作技艺》《刘氏中医骨伤疗法》《邓氏中医外科(皮肤)疗法》列入我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欧阳修的传说》《老河口铸铜雕刻技艺》《老河口薄切月饼制作技艺》入选襄阳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河口非遗多平台展示,年初,老河口木版年画亮相湖北武汉二号线的新春非遗主题地铁列车,参与苏州美术馆举办的“古版新韵 开门大吉”——2023年中国十八地传统年画联展”。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大型展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钟鸣楚天元宵夜”、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博会、中国旅游日襄阳市主题活动、参加湖北省博物馆花灯集市展演、汉文化旅游节、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大型展会。积极完成汉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创建资料申报工作,正在准备迎接各级专家实地核查工作。
文体活动多元呈现。成功举办多项大型文体活动如“盛世梨花情”首届乡村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老河口市首届半程马拉松活动中国C级赛事、2023年湖北省国际标准舞公开赛(老河口站)暨第十四届汉江流域旅游城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公开赛活动等。常态组织惠民演出开展,乡镇文艺团队举办“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湖北省老河口市“村晚”活动、民间文艺游演、元宵节民间文艺大汇演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民间文艺展演。
体育成绩多点涌现。出台《2023年市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工作计划》保障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优化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积极组织我市优秀运动员参加市级以上赛事,积极培养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集训和比赛。老河口籍选手孙嘉豪参加杭州亚运会男子龙舟200米、500米、1000米的直道竞速赛事,与队友配合荣获两金一银好成绩;老河口籍运动员吴咏梅参加全国赛艇锦标赛与队友荣获4人双桨亚军;2023中国•湖北体育舞蹈公开赛暨省队选拔赛中,我市舞蹈小将张欣怡获得精英女单12岁组冠军,入围湖北省一队队员,李梦琪获得精英女单13岁组冠军,入围湖北省二队队员。
依托博物馆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思政活动,实现群众共参,文化润民,品牌擦亮,共组织开展爱国教育活动23场次,接待国内外观众28347人次。多个文保项目先后取得省文物保护部门审批立项,其中省重点文物保护“李宗仁旧址”安防保护项目经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审批立项,霸王坟墓群安防二期改造项目初步获得省厅立项。“光化黉学”保护性设施建设项目、“太平街民居”文物建筑修缮项目正式启动,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光化黉学”宫墙修筑完成了80%,东西礼门完成了50%,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太平街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正对鸿昌行、万昌行实施文物修缮工程。
一是立足资源兴产业,保投资。坚持保护性开发与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突出老河口资源禀赋,深挖资源内涵,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载体,强化旅游体验,打造旅游特色。扎实做好百里生态丹渠等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太平古街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细化月投资调度计划和举措,确保做好全年项目投资调度和招商引资工作。以打造亮点项目为抓手,提升向上争取资金能力。
二是立足文体兴业态,拓品牌。通过多方位营销推介、多渠道拓展市场,努力夺取全年游客接待人次突破550万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突破41亿元的奋斗目标,确保县域经济指标实现高开高走。借助文旅营销活动和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精心策划、精选主题、全面营销,打响“古埠老河口 汉江明珠城”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加大力度推动《百里丹渠》搬上舞台,复排移植湖北越调折子戏《挑滑车》、《白水滩》、《忠义女侠》等经典剧目,打造具有品牌性与代表性的戏曲节目,并通过争取大平台演出打响知名度。
三是立足本职兴服务,提品质。持续抓好旅业质量等级创建,高标准做好登云湖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以景区内景点点位打造、旅游标识系统设置、后期创建验收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摘取国牌,以全面提升旅游消费体验和旅游市场经济。八一村、夏诗荷雨村等2家以上湖北省旅游名村或襄阳市A级景区式村庄创建。指导星级农家乐、旅游民宿提档升级,积极创建5家以上襄阳市星级农家乐、1家省级旅游民宿。推动图书馆分馆体系建设实施统一的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完善,计划在老城区人流量密集、交通便捷的地方设立两处城市书房,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构建“15分钟阅读圈”。持续强推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建设、安装,扩大覆盖面,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市普及。对体育场破旧的地方进行修缮、改造,拟改造建立高标体育场馆。
四是立足活动兴业态,激活力。组织好高标准开展采摘节、丰收节、年货节等特色大型文旅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我市消费,留住更多游客,提升旅游消费“夜经济”和旅游总收入,利用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做活旅游营销,擦亮我市旅游形象品牌,助力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五是立足惠民兴民生,壮体育。持续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戏曲进校园及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积极筹备2024年老河口市春节联欢晚会相关工作。开展中秋节、十一国庆节阅读宣传、“童之趣”杯征文大赛活动,深入打造“童心向党•强国复兴有我”红色经典诗文诵读和“与书为伴,快乐成长”两大少儿阅读品牌,开展“诵美文读经典”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阅读、红色书籍图书展览活动;举办2023年秋季运动会,增强干部职工身体素质,感受全民健身的快乐;积极参加襄阳市小学生市级联赛,发展青少年竞技体育。
六是立足传承兴非遗,强传播。持续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利用新文化馆的场馆场地,做好对外宣传展示,重点做好“非遗日活动”。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推介活动,对接上级部门,申报各类展厅展台,推广非遗。
七是立足行业护安全,强守护。做实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对于文化市场各类安全生产坚持常规化排查,全力为文旅市场保平安、护文明。继续做好工程建设前的文物调查及工程建设规划选址建议,配合市供电公司、市交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调查供电、交通路径涉及的文物保护单位情况,提出文物保护意见,做到施工前介入,施工后监督,全力确保全市区域内文物安全。全力配合上级文物部门开展“新集电站老河口区域文物考古发掘工作”。组织博物馆文物保护人员开展全市田野文物安全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