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中国文联《2023中国艺术发展》出版发布 | 天博

455-293-7503

新闻资讯 分类
中国文联《2023中国艺术发展》出版发布

  5月22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在中国文艺家之家组织举办《2023中国艺术发展》出版发布暨《2024中国艺术发展》编撰工作启动会。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戏剧篇”负责人陈涌泉,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曲艺篇”负责人杨发航,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舞蹈篇”负责人罗斌,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网络文艺篇”负责人郝向宏,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杨晓雪等出席会议。出版发布会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主编徐粤春主持,研讨会和编撰启动会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副主编袁正领主持。

  会上,董耀鹏揭幕新书,并为2023年《》首席专家代表罗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颁发证书,陈涌泉、杨发航、罗斌、徐粤春、郝向宏、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柏松向高校、媒体、图书馆及“文艺两新”代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唐宏峰、《光明日报》舞台艺术版编辑李笑萌、《中国社会科学报》主任编辑项江涛、北京东城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兼馆长左堃、首都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芳怀、梯田艺术教育书法教学总监冯军伟赠书。陈涌泉、杨发航、罗斌、郝向宏、丁亚平、项江涛、冯军伟先后发言。

  徐粤春介绍了2023年《》编撰情况。《》继续在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组织权威高效的编撰队伍,各协会和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整合协会内部专业委员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力量,充分吸纳本艺术门类和领域的权威专家、中青年骨干参与编写,共有137人参与《》的编撰工作,其中首席专家16位,撰稿人106位,责任编辑15位。全书由总论和14个分组成,约25万字。他概括了2023年《》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坚持以习文化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编撰方向导向;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展现文艺发展全新面貌;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力求内容与形式创新。

  2023年《》的发布会,也是2024年《》的启动会。徐粤春表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1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成立75周年,做好2024年《》编撰工作意义重大。他代表《》编委会对2024年《》的编写工作作了三点说明:一是进一步提高编撰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三是进一步落实编撰责任。

  王柏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2023年《》出版工作:一是强化《》出版优势,做实做细服务文联工作;二是解析《》内容价值,扎实打造文艺理论系列图书;三是深挖《》图文特色,探索融媒体宣发新手段。

  据悉,由中国文联创编的《中国艺术发展》作为中国文联的重大出版项目和重要品牌工程,自2012年开始编撰以来,至今已是第12个年头。《》是全面、系统、集中展示中国艺术年度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文本,是中国文联“展示行业发展成果、观察艺术发展趋势、彰显艺术文化价值、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最新出版的《2023中国艺术发展》,延续了近年来较为稳定成熟的体例,内容涵盖对中国艺术整体发展进行宏观概览的总论,对戏剧、电影、音乐、天博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网络文艺、文艺志愿服务等进行分别透视的分。无论是“总论”还是分,始终坚持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运用习文化思想分析文艺现象,把握文艺创作和发展规律,将主流价值贯穿到《》的字里行间,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价值导向和学术意义,努力成为指导文艺实践的“导航仪”和“风向标”。“以全局鸟瞰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通过全景记录、重点分析、趋势展望的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中国艺术发展的“全景图”和“瞭望哨”,同时及时反映各艺术门类的新观念、新趋势、新形态,与时俱进展现中国文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日新月异的变革。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西安开幕

  【央广网评·文旅新观察①】年轻人爱逛博物馆迷的是文博“大餐”的趣味与魅力

  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家舒勇受邀参加“2024中朝友好年——中朝油画艺术交流展”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