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突出示范引领 深化“五联五融”——海门区常乐镇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初步实践 | 天博

455-293-7503

新闻资讯 分类
突出示范引领 深化“五联五融”——海门区常乐镇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初步实践

  常乐镇是张謇故乡,也是张謇企业家精神发源地。常乐镇党委、政府面对乡村全面振兴时代答卷,从张謇理念得到启发,积极探索颐生、中南、官公河、八烈“四村联建”,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出“五联五融”工作法,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团示范”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

  (一)组织联建党建融合。坚持党建引领、党建破题,四村联盟,打造党建战斗堡垒,促进村营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一是优化组织形式。优化村级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红网格驿站、宅上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形成“五位一体”组织构架,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二是创新品牌阵地。打造“沙地红河”党建品牌和“一村一品”子品牌,创新推进71个网格党支部实体化运行,建设67个红网格驿站和106个党建“小天地”,推动乡村振兴。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完成中南等3村党群服务中心培训基地升级改造,完成八烈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区乡村振兴学院合建工程。创新育人机制,培养人才队伍。

  (二)规划联编要素融合。一是因地制宜。将“一路”(S222线)、“四村”“三河”(青龙河、通启运河、官公河)串线连片,打通文脉,融合产业,组团推进。二是规划引领。邀请专业团队编制“四村联建”乡村振兴规划,合理布局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和农文旅融合片区。三是强化落实。坚持村庄规划 “多规合一”,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复合、协同发展、全面振兴新格局。

  (三)产业联兴产业融合。一是突破瓶颈夯实产业基础。突破要素瓶颈,统筹资源、资金、资产,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多家,建成官公岛等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四季常乐公司为龙头,“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0万元。二是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能级。紧抓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契机,争取国家绿色生态农业等5个重点项目,获国家亿元资金支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投资6300万元,建设90亩智能温室工场,打造南通农业科技水平最高、产业融合最充分、利益联结机制最完善的农业示范项目。三是拓宽思路推动产业富民。聚焦产业、就业、创业等环节,加强四村互动协调,把更多农民“致富”在产业链上。加快乡村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让200名乡村人才落户常乐。

  (四)村貌联塑文旅融合。一是抓好环境整治。聚焦“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环境改善攻坚任务,铺设污水管网1.1公里,整治河道140条(段),完成农村改厕3577户,拆除破旧“三棚”等8694平方米。依托“村庄清洁日”活动,推广运用积分制,构建长效管护新机制。二是推进乡村旅游。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颐生村获评省长三角自驾游“臻选”美丽乡村,“张謇故里——诗和远方的追梦地”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三是开展特色活动。以“张謇故里·四季常乐”为主题,举办文化艺术节、南通乡村旅游节、“鲜活海门”农产品嘉年华、江海文化旅游节、樱花节等大型活动,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超7000万元。

  (五)乡村联治服务融合。依托张謇故里文化传承,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常乐故事。一是科技赋能助推智能化治理。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建设村级网格信息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掌握村情、民情、企业动态。二是多方联合助推精细化治理。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推行“红网格通通建”,创设“蜂窝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造服务群众的“微堡垒”。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常到宅上去”主题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烦心事800多件。三是良好风尚助推社会化治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老长辈作用,利用“张謇家诫”带动社风民风转变。以“杨大姐工作室”“老兵张琰工作室”“香樟树下”有事好商量等载体,让群众诉求表达,更顺畅、更高效。

  (一)走产业振兴之路。坚持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引育重大农业项目,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壮大家庭农场、专业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耕稻米果蔬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领域,建大基地,培大产业。把党建在产业链、种植基地、经济组织里,走出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二)走联合发展之路。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注重资源、功能和优势互补,探索乡村振兴多村联建、村企共建、人才共享模式。坚持党管人才,围绕联合发展,乡村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人才链”。通过“五联五融”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各级各类示范片区,形成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三)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必先乡村振兴。常乐镇高质、高效发展富民产业,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谐建设,完善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社会保障,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共同富裕水平明显提升。天博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