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民夜校”火热出圈,影响遍及全国,从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到生活美学、时尚艺术,“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平时上班,周末上课”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新风尚。2024年以来,“市民夜校”热度持续高涨,各地文化馆敏锐洞察社会文化需求新变化,通过延时错时开放、优化课程体系、引入社会资源等多措并举,全面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大“市民夜校”创新投入力度,力求打造“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文化馆服务人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多个地区文化馆通过举办“市民夜校”,在夜间及周末延长开放时间、扩容自身功能,以“全时”服务覆盖“全龄”民众,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市民夜校”打破了文化馆长期以来服务对象集中于“一老一小”的局面。“市民夜校”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技艺培训课程,创新推出时间适宜、价格优惠、内容丰富的“速成型”课程,与中青年“上班族”群体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展示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形成了“同频共振”。
2023年8月,“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因“65万人在线万个名额”“年轻人迷上500元夜校”等话题登顶微博热搜、吸引中央及地方媒体广泛报道,2024年春季班更是创造了“73万人同时在线秒内报名满额,报名开放一小时后超过95%的课程全部报满。其中,生活艺术类课程倍受市民喜爱,如世博烘焙课程、零基础手工皮具体验课在4秒内报满,香道体验、美妆、花道、沪语体验等课程在6秒内报满。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自2016年起推出,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主要组织执行单位,主要面向18-55岁中青年群体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根据官方报名平台信息,今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计划开设680门课程,包含非遗体验、艺术入门、生活美学、职场技能等多元内容。其中,多数课程学习12节课只需要500元。目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已通过“总校+分校+教学点”体系,培训点位除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各区文化馆、市级文化场馆外,进一步向街镇、社区、商圈延伸,为市民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出圈”并非偶然事件,其热度反映的是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紧扣需求动向,通过公益性收费、总分校体系、优质延时服务、多元课程设置等创新实践,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广”普及与“热”运转,进一步加速了服务效能全面升级。
文化馆作为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积极响应民众文化需求,主动革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及管理运行机制,推动了“市民夜校”在快速拓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
近年来,浙江省全面深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文化馆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方法,通过组织文艺活动、举办培训班、举办展览等方式,有力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全民普及与繁荣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23年,浙江省文化馆推出157门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19时以后和周末,全年培训超过3100课时,惠及学员达9万余人次。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文化馆通过优化课程门类、转变报名方式、扩充师资力量、拓展培训点位等创新措施,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广度与深度的双重提升。
2024年,浙江省文化馆“文艺赋美”全民艺术学堂春季班课程增设至75门,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唢呐、越剧、古琴、短视频天博剪辑、银发主播等多元化门类。报名方式从过去“先到先得”的“抢课”模式调整为更公平、更透明的“摇号”模式,并从文化和旅游相关单位、艺术院校、社会机构等公开招募专业人才以扩充师资力量,众多课程也从传统的学院式、系统型文化艺术培训调整为更注重互动体验、个人展示的新形式,提升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强学员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据悉,目前“文艺赋美”全民艺术学堂每周都会吸引近2000人上课,由“夜校”延伸出的夜宵、社交需求也带动了周边餐饮、商场夜间及周末时段的消费新增量。浙江省文化馆积极联动社区、商圈、企业、园区等各类单位及场所,拓展培训点位,辐射关联多个行业,不断激活公共文化新空间。
面对“一课难求”的现状,浙江省文化馆还通过开设钢琴、书法、国画、手工艺等不同类别的“艺术自习室”,为未能参加“全民艺术学堂”的市民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和创作场所,实现更广泛的艺术普及。
在浙江省文化馆示范带动下,“市民夜校”“艺术自习室”在全省各级文化馆快速拓展。在2024年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5月20日-26日)期间,浙江省102家文化馆共推出117个“市民夜校”,免费开放百间“艺术自习室”,举办311场“文艺赋美”系列活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灵活的学习空间,精准对接各年龄层、不同兴趣群体的文化偏好与精神需求,推动了公共资源在文化艺术普及方面的有效利用。
“市民夜校”作为文化馆艺术普及、文化服务的成功实践,要实现长期繁荣,对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教授指出,进入2024年以来,“市民夜校”在去年“异军突起”的基础上,其形式和内容继续拓展深化,是各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新型文化空间运营的一大亮点,或将成为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风口”。要支持“市民夜校”可持续发展,引导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延时开放常态化,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政策、机制,实现从公益性免费服务到精品文化服务的供给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