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全市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对第十七届文华奖、第十九届群星奖北京市获奖情况进行通报,回顾总结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简称“十三艺节”)筹办工作,传达2022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3年全市艺术创作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对2023年全市艺术创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主持会议并传达了2022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市艺术创作工作情况。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常林通报了十三艺节获奖情况。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邱方明通报了2023年全市艺术创作四个层面的重点项目并对推动精品创作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北京演艺集团、大兴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北京市文化馆、北京交响乐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驻局纪检组、局相关处室、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十六区及经开区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同志,国家大剧院、北京演艺集团主管负责同志,市属文艺院团及部分民营院团主要负责同志,文华奖、群星奖获奖单位代表,以及十三艺节北京市工作专班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2022年首都文艺工作者坚守为民初心、不负时代使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凝聚起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承办十三艺节重要活动、创作精品舞台艺术、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创新全链条式扶持精品艺术生产机制等方面积极作为,成绩斐然,全市艺术创作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议明确,2023年北京市的艺术创作工作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着力建设“演艺之都”,凝聚起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做好艺术创作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深刻把握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战略部署,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要深入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首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推动新时代首都文艺工作奋进新征程的生动实践。
二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奋力开创首都文艺工作新局面。要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下好选题策划“先手棋”,用好精品创作“连环招”,打好政策引导“组合拳”。要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着力打造“演艺之都”,培育多元演出空间,培育知名活动品牌,培育丰富演艺业态,培育良性市场生态。要坚持夯实院团、人才、剧场基础资源,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设一流的院团,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设施。
三是要健全完善组织保障,勠力登攀全市艺术创作新高峰。要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艺术单位党组织建设,加强艺术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要深化院团改革,让首都艺术创作演出充满生机活力,让文艺院团、文化企业都能蓬勃发展。要完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好舞台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作用,提升艺术创作项目资助力度和成效。要加大宣推力度。要尊重传播规律和艺术规律,把握宣传的时、效、度,挖掘好宣传点,引导好舆论方向,确保日常宣传不断线、重点时段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