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庚续历史文脉全省文艺家读书班“充电赋能” | 天博

455-293-7503

新闻资讯 分类
庚续历史文脉全省文艺家读书班“充电赋能”

  7月11日至14日,第27期全省文艺家读书班在句容举办。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胜梅,省文联领导刘旭东、刘轩明、何超,省文联主席团成员,各设区市文联负责人,知名文艺家代表,部分企(行)业文联负责人,省文联机关各部门、协会、单位主要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了读书班。

  举办全省文艺家读书班是省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激励文艺家担当作为、开创文艺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提升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能力素养的重要平台,旨在引导学员们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积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江苏经验。

  这次读书班精心安排了4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涵盖思想政治、传统文化、文艺创作等领域。著名学者、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莫砺锋首先以《千古东坡面面观》为题作专题辅导,分享了自己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感受,并从为政为官、做人做事等多个角度解读苏东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人文精神及其独特魅力。

  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围绕《文化传承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践路径》作专题授课,全面分析了这个命题的时代背景,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逻辑规律,提出了文化传承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践路径。结合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要求,提出了新时代做好文联工作、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在《深刻把握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讲座中,江苏省委党校校务委员、教授李立峰深入解读了“六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总结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结合文艺实践分享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独特见解。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傅亦轩就《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中华美学精神与新时代文艺创作》作深入讲解,系统归纳了习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用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生动分析了中华美学精神与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关系,为艺术家打开思路,创作优秀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莫砺锋教授‘穿越’做苏东坡的粉丝使其不再挨饿,楷模赵亚夫‘选择’让农民富裕起来,应该源于他们心天博中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和担当。”江苏紫微星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顾耀东表示,“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也应当努力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愧为一个艺术家”。

  南京书画院青年画院秘书长、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人才程娇龙认为,读书班在理论引导上,注重把握“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平台搭建上,将文艺大讲堂与读书班结合,打通学习与实践的路径;在人员选择上,将不同文艺门类相结合,学员们充分切磋交流,见贤思齐;在课程设置上,将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结合,在江苏文艺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激活学员的学习热情……不同层面的结合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促进了创新。

  “本次文艺家读书班内容详实,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对提升我们文艺家的政治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镇江市评协主席张坚强表示,读书班让大家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坚定了文化自信,对文艺工作者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充电赋能”。

  此次读书班让高级工艺美术师韩丽娟更加明确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重要性,她表示,“在坚持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理论方面的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更要在不断学习中坚持守正创新,在探索文艺创作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上不断努力。”

  “凝望历史的深处,实则是凝视前行的方向”,本次文艺家读书班让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飞坚定了文艺工作前进的方向——我们将整理梳理好江苏文艺发展历史,总结提炼好江苏文艺发展经验,阐述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为新时代经典文艺作品做好理论阐释,扎实推进江苏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王勃认为,四天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坚定了工作信心、明确了工作方向、增添了工作动力,倍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感受很深、获益匪浅。

  在听取专家讲座之外,读书班还安排了两场实践教学,组织与会艺术家到句容现代农业展示馆、天王镇唐陵村实地参观,感受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领会“奋斗、为民、创新”的亚夫精神;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铁军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发扬革命精神,汲取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4天的时间里,学员们在“听、学、看、谈”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既加强了知识储备,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又提升了政治站位,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此次读书班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为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