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袁明暄 史悦含 摄影 谢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践行这个使命,离不开创新复合型优秀经管人才的培养。7月18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型经营管理与传播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隆重举行。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应飚教授,中国美院包豪斯研究院院长、美术馆馆长、原中国美院副校长杭间教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委派专家王其全教授、邹强教授、张旭敏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张杭君教授等出席仪式,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书记、副院长范小春教授主持仪式。项目招收的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项目负责人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书记周微微以及项目组全体学员、文传学院部分骨干教师和学生参会。
杭州师范大学副书记应飚教授代表学校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对国家文旅部和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省文旅厅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艺术文脉深厚的百年老校,坚持“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校训传承,形成了“人文学堂,艺术校园”办学特色。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搭建平台载体,扎实开展系统化、多样化、时代化的艺术教育活动。本次举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型经营管理与传播人才培训》项目依托杭州市与杭州师范大学学科双重优势,适应文化产业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反映了时代需求。他希望工作人员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培训的服务保障工作,让大家广开思路、互通有无、多出成果,希望学员们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中国美院包豪斯研究院院长,美术馆馆长杭间教授作为授课代表致辞。他表示,杭州师范大学在把握时代的前沿课题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旨上走在前列,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项目立足文化产业,主题聚焦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展现中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向。杭间教授向学员们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立足新时代,继承发展我国优秀文化成果。二是要充分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中关于艺术应用、文化创新经营管理的优秀经验。本次项目的开展汇聚了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师资,也集结了杭州多家文化名企的负责人,形成了学界与业界互补融合的导师团队,为应书记所提到的“培育适应文化产业化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主要助力。
项目负责人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书记周微微对本次项目成功申办所获得的各方面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介绍了本项目的筹备组织情况。她表示,项目组将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要求,邀请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专家,组成了实力雄厚的导师阵容,为学员开拓思维,拓展视野。通过集中授课、业界交流、实地调研、创作指导等方式,务求学员能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希望学员们能够坚持导向、调整心态、交流融合,给国家艺术基金和自己交出满意的答卷。
来自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高晨教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在感谢国家艺术基金、杭州师范大学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的同时,表达了对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热切期盼,并且希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秉持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多元开放的创新精神,努力提升自己,将所学所得转化成具有时代精神、具有实践意义的精品佳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如何重新认识、继承、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热点议题。习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型经营管理与传播人才培训》依托杭州文创之都的文化产业资源优势,以及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堂,艺术校园”办学特色,扎实开展系统化、多样化、时代化的艺术教天博育活动。本项目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经管传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文化与产业交融,融汇全国著名高校的学术导师以及中南卡通、宋城演艺等头部企业丰富的行业从业者经验,聚焦大运河、良渚文化、江南古镇、非遗开发、乡村文旅等众多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案例,通过集中授课、企业考察和调研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创意跨界探索,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以及实践经历,培养出更多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市场脉动、熟悉产业创新模式的运营实战型高端复合人才,对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管理与传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