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2023年演出收入364亿元 创历史新高 | 天博

455-293-7503

新闻资讯 分类
上海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2023年演出收入364亿元 创历史新高

  2月1日,2023年度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考核在中华艺术宫举行。考核结果显示,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2023年共计开展演出9570场,演出收入3.64亿元,较2019年增长20.13%,创历史新高。

  去年,在市重大文艺创作工作机制指导下,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主动建立重大选题联合攻关机制,推进重点项目创作工作。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淮剧《火种》、京剧《龙潭英杰》、海派滑稽戏《宝兴里》、杂技剧《天山雪》、交响曲《新时代》、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舞剧《永和九年》等与观众见面,并不断打磨,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2024年,一批原创文艺新作将闪亮登场。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小说的舞台剧《千里江山图》定档2024年3月首演。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上集去年首演,正全力开展下集创作工作。沪剧《苏河十八湾》已完成剧本初稿,计划6月与观众见面。根据茹志鹃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芭蕾舞剧《百合花》已全面进入排练制作阶段。上海歌舞团新创舞剧作品讲述李清照的故事,正积极推进剧本修改工作。

  各院团聚焦增强文化消费吸引力,打造驻场演出和主题演出季,助力提升文旅消费集聚效应。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先后在美琪大戏院开展5轮驻演,已累计完成驻场演出146场。2023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6场驻演上座率均达到100%,票房近400万元。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常演常新,2023年8月完成首个百场驻演。《时空之旅2》《不眠之夜》等驻演项目年内分别演出247场、294场。

  上海歌剧院结合演出季连续创作推出《波希米亚人》《托斯卡》《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等四部西方经典歌剧,为上海大歌剧院建设做好剧目储备。上海交响乐团“团厅演出季”“夏季音乐节”等品牌项目持续提升演出质量,在乐迷中赢得良好口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环球舞台”“经典重绎”“后浪新潮”等四大演出季累计演出900余场。

  演出市场精彩纷呈,激发假日经济新活力。文广演艺集团、上海芭蕾舞团在2023年五一长假前后推出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和芭蕾舞剧《歌剧魅影》,形成共振效应。《剧院魅影(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连演34天共计40场,实现票房4850万元。

  天博

  各院团与商圈携手破解“流量密码”,打造演艺新场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下属院团与豫园商圈“海上梨园”合作,打造古戏楼版作品。上海滑稽剧团联动北外滩来福士等商场,打造推出海派互动体验项目《欢迎入戏》。上海评弹团以文艺小分队形式,赴新场、七宝、南翔等古镇书场开展演出,与虹口区探索“院地合作”模式,成立海派评弹研习所,在1925书局、今潮8弄等举办主题性、定制类评弹演出。

  各院团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23年累计举办下基层演出2757场,开展进校园、学生场演出602场。

  此外,各院团以创作演出、文化交流、艺术教育为抓手,深入对口援建地区开展相关工作。作为“文化润疆”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分两批赴新疆喀什地区学校、医院、社区、乡村等开展文艺演出105场,累计吸引观众超8万人次;举办艺术培训35场,培训学生1500余人。上海杂技剧团邀请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艺术家,来沪携手创排《天山雪》,并赴当地开展巡演。上海民族乐团携手新疆演奏家,在当地联袂呈现音乐现场《国乐咏中华》。上海评弹团携《林徽因》《“江南风”评弹演唱会》等作品赴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开展文化交流。上海歌舞团与喀什地区歌舞团共同打造“一带一路”主题舞蹈作品《情润丝路》。上海京剧院与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泽普分指挥部签订合作交流框架协议。

  上海歌剧院携手福建省三明市委宣传部,共同创作推出音乐剧《幸福的烟火》。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安排专家,赴福建三明、青海达日等地开展文化咨询服务。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