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期《民族文学》杂志刊发组稿,从诗歌、散文、小说三大文学体裁出发,对2023年该杂志发表的作品分别进行综合性评述。
首先是诗歌。在题为《诗美大地、英雄叙事与现实关注》的文章中,作者认为,《民族文学》的众多诗歌无不是诗人关注客观世界的主观化样态,无论其诗歌重在言志还是抒情,其内在向度无疑指向情感外化的世界,诗人通过意象的流转、富有张力的语言、跳跃的结构到达文学场域的另一个维度。文章写道,纵观2023年《民族文学》刊选的诗歌,除了一如既往地呈现多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特质外,一种穿越时空的诗美表达、英雄的追思与现实的一面以及个体存在的精神挖掘展现得更为突出。可以说,少数民族诗人的民族情感与个体情愫在不同的时空之中交织成一个共同的诗美空间。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致,形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及审美的多元化。诗歌中的时空大地是通过一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对于不同时空之下的大地,少数民族诗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另类的体验。诗歌中的“风”“雨”“雪”“山川河流”“阳光”“草原”等自然意象表达着祖国山河的壮美秀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圆融关系。
其次是散文。在《从咏叹调、宣叙曲到梦幻交响乐》的综述文章中,作者认为,《民族文学》刊发的散文类作品已经形成题材聚焦县域社会人文生态、写法偏重作者现场见闻实录的鲜明特点。前者紧贴作者本人的家世籍贯和成长履历,后者兼具采风纪游和报告特写性质。这两种类型在2023年《民族文学》所刊散文作品中最为多见。纵览全年十二期散文栏目和“本刊新人”“聚焦新时代”“‘亮丽内蒙古’翻译作品”,以及行走文山、阿坝、东兰、凤山、舟曲各地的文学实践专题栏目中推出的散文,归乡咏叹和下乡宣叙的双声变奏穿插交迭、往复连绵,衔接起来颇似一部乡土中国主题的歌剧。
再次,小说题材的综述文《越界叙事、重述历史、个体创作与家国情怀》认为,2023年《民族文学》发表的小说,既延续了其一贯的传统,如多边地多民族题材、多基层作者等,但也有一些变化,如前些年流行的扶贫题材减少,增加了个人情感书写的分量等,如果我们抽取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可以为:越界叙事、历史重述、个体创伤、家国情怀。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