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旅游和体育赛事一直以来被视为拉动消费,聚集人气,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推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文娱旅游”、“体育赛事”为新消费增长点,为文娱旅游、体育赛事消费提供强大支撑,描绘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体育赛事活动是体育大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链条,承上启下、左右贯穿,无论是竞技体育或者群众体育,体育赛事都视为发展的关键,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内容。以杭州亚运会为例,赛会期间,杭州接待游客总量达4345.9万人次,日均271.6万人次,带动杭州住宿、餐饮、零售消费489.6亿元,比赛事前期增长15.6%。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赛事数量和参与人次会更多,参与者身份越来越多元化,覆盖区域也会更广泛。以群众基础和参与性高的路跑项目为例,世界田联最新发布了2023年全球路跑赛事日历,根据赛程日历信息,2023年全球路跑比赛总场次达到了238场,创历年全球总场次纪录,中国全年多达67场,高居全球第一。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备案133场路跑赛事,范围涉及26个省级行政区,而没有在中国田协备案,地方性赛事三百余场。马拉松赛事逐渐形成规模,变成城市生态和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围绕赛事展开的装备、训练、酒店、交通、旅游等场景都将有效刺激消费市场,它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吸引游客、促进消费、打造城市IP的重要手段。
体育赛事与文娱旅游两个新消费增长点如何融合更能助力经济发展?两种同样具有较强粘合度的产业深度融合,首先体育赛事与文娱旅游的共性非常明显,都是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个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个丰富人民群众的高品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两者都需要承担弘扬正能量,倡导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第三方面,两者都具有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动能的特性,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的深度融合,在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赛事引领,聚焦特色文旅。根据当地的特色文旅发展,借助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或引进适合的精品体育赛事,通过体育赛事的吸引赛事选手亲临现场感受赛事的同时,领略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体育赛事+文娱旅游的消费场景,从而给与参与者丰富的赛事和旅游体验,每一位选手都是媒体人,他们主动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方式晒圈,要比吆喝式、邀请式、甚至名人代言更有号召力。哈尔滨冬季游,淄博烧烤游、厦门马拉松游都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参与者媒体价值。
其次微短剧深化,引爆文旅情绪体验。近年来,短视频发展迅猛,微短剧的出现,强化了短视频高质化发展。微短剧具有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和体裁灵活多样等特点,极大的丰富影视文艺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根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显示,微短剧作品上线数量和观众规模显著扩大,已成为我国网络视听领域主体庞大、创作活跃、生态多样的重要类别。微短剧最短1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故事紧凑、剧情刺激、场面丰富,成为当前网络文艺创作的新业态。
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通知,通知要求“积极引导微短剧创作提升,促进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线下经济交融交汇,以新技术、新业态打通和创新消费场景,进一步延伸微短剧产业价值链,更好将流量优势引导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持续促进微短剧供需结构优化升级”。根据通知精神,加快微短剧创作与文旅产业的融合,聚焦体育赛事、文娱旅游资源,特别要充分发挥体育名人、奥运冠军等稀缺资源与当地的文化旅游的结合。打造“微短剧+体育+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第三,文旅产品创新,强化综合服务体系。在体育赛事、文娱旅游产品研发方面,保持创新、创强、创意“三创”理念,强化参与者的体验美誉度,特别在综合服务方面,切实以选手、游客为中心,赛事式旅游,旅游式赛事,一项参与多种体验的复合型体育赛事、文娱旅游新消费场景,从而助力经济发展。
成功业态的成功没有太多秘诀,只有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感受其需求,才是最重要的秘诀。体育赛事与文娱旅游两个新消费增长点本身都是爆点,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两者的融合互助,势必会成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形成1+13的效应。(作者:全民健身我们在行动活动办公室主任、体育旅游发展论坛秘书长)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