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尤溪县立足实际,积极开展采风创作、展演巡演、帮带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努力繁荣乡村文艺,不断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常态化组织文艺志愿服务,不断满足村民文化需求。尤溪县组织9个文艺家协会,与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建立结对服务关系,凝聚尤溪文艺界的力量,开展常态化文艺志愿服务,将丰富的文艺元素融入乡村、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实现文艺送到基层、推向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尤溪县每年持续不断策划举办各类主题的文艺实践活动。依托“三下乡”、流动舞台车巡演、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半台戏”配送、半山村“文化赶圩”等载体,在山乡溪畔奏响自信自强、国泰民安“大合唱”。
本土化挖掘乡村文化基因,持续传承发展。尤溪县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用传承把文化“留下来”“唱出来”“舞起来”,“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让戏曲走进寻常百姓家。深入挖掘、传承、弘扬、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文联干部深入挖掘、撰写《绽放的溪谷幽兰——尤溪县南芹小腔戏传承发展纪实》,刊登于省文联主办的刊物《福建文艺界》,“三明文艺网”“智慧尤溪”转发,得到文艺界和社会关注。2024年7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探寻福文化,共绘文化新篇章”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南芹村开展“研习小腔戏,云推古非遗”主题活动。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南芹小腔戏创演也迎来新发展,参加外出巡演百余场次,其中包括参加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福建省“三坊七巷”非遗展演、福建文艺志愿者艺术团曲艺分团新春文艺惠民专场演出、三明市“半台戏”十二县市区巡演、三明市非遗艺术馆非遗义演。
过大年推动“村晚”盛宴,让村民唱主角。乡村最热闹、最活跃的文化盛宴,非春节莫属。洋中镇连续四年举办“洋中草根音乐汇”。2023年“第四届洋中草根音乐汇——通仙之夜”,近万人参加,现场有近500桌百家宴,为乡村传递青春正能量、释放无限活力。2024年春节期间,尤溪全县举办多场“村晚”系列文艺活动,舞蹈、戏曲、小品、独唱、合唱、三句半、情景剧等多种文艺表演,让“村晚”成为农民唱主角的平台。西滨镇举办“赏年画 过大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展示活动,现场有年画展览、年画制作赠送、拍摄全家福、书写春联、亲子共画、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助力桂峰民俗文化旅游节,小品、歌舞、音乐、三句半等民俗艺术节目为当地百姓、游客呈现文艺盛宴。2024年春节前夕,尤溪县半亩方塘合唱团在洋中镇桂峰村拍摄制作音乐拜年MV《明天会更好》,以歌传情,以情动心,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
新时代的乡村,具备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进步之美。这些都是县域艺术家身边独特的创作源泉。尤溪县注重发动运用艺术独特的力量,唤醒沉睡的乡村之美,共同编织乡村振兴的梦想画卷。
采风创作走遍乡村。尤溪县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勤走乡村,积极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创作推出一批乡村题材的文艺作品。县作家协会多名作家作为主创人,参与创作《新阳记》《管前传》《八字桥》《尤溪长流》等散文集。《尤溪长流》对尤溪主干流域的坂面、城关、梅仙、西滨、尤溪口5个乡镇进行田野调查,看遗存、听讲述、查资料,记录尤溪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水利建设、新农村发展。这些作品备受各界欢迎。组织本县作家与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编写《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桂峰》一书,负责部分撰稿编辑工作。该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组织作家参加“新时代乡村抒写”福建文学系列活动之尤溪县半山村采风活动、参与福建古建筑丛书《文庙书院》等撰稿。天博县美术家协会与市美术家协会、台溪乡党委政府联合举办“助力乡村振兴——美术名家走进台溪”写生活动,张剑、王鹏飞等名家欣然参加。与三明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对接,在八字桥乡举办“缅忠魂 承先志”主题创作采风活动。县美术家协会在暑假期间开办公益班,分“山水班”和“花鸟班”,并组织公益班全体学员到梅仙半山写生。诗社、楹联学会参加福廷坑村“福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推广活动,创作300多首(副)诗词楹联作品。
乡村主题频出优品。县电影电视家协会围绕乡村主题,积极策划摄制各类短视频、公益广告。先后摄制《乡村新力量》《我的家乡叫双洋村》《一个背包漫游记》《源头活水在尤溪》《点亮夜经济 守住烟火气》以及参评先导单位创意短片、“网信三明”抖音号上线短视频、“我的家乡叫三明”短视频大赛宣传短片等。《半山村的新村民》荣获“学习强国”2023年秋季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沿着闽江看福建》荣获第二届全省电视节目创新大赛一类作品;《向往的乡村》荣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荣获2022年度福建省广播电视艺术奖一等奖。
展现新时代乡村风貌。2024年5月,“风从海上来”沪闽两地三明主题摄影创作活动走进尤溪。活动期间,来自上海、福建和三明的20余名著名摄影家在洋中镇桂峰村、侠天下景区等地展开了实地采风及拍摄制作,用镜头定格尤溪千年古县、生态福地,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尤溪乡村的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独具魅力。县摄影家协会在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1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14人,会员总数和省级、国家级会员数位居三明全市各县(市、区)前列。始终坚持用镜头独特的视角,记录尤溪隽美风光、特色人文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尤溪对外影响力。作品生动优美展示联合镇层层叠叠的梯田、洋中镇鳞次栉比的桂峰古民居、汤川乡蜿蜒峭壁的侠天下栈道、古溪星河景区星星点点的萤火虫景观。会员个人摄影展“我的家乡我的村”,用镜头线个村的风光全貌,记录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历史变迁。会员个人摄影展《粒粒皆辛苦》,用三年多时间,深入农村,以农为友,以独特的视觉,完成了的创作,用镜头记录了农民从获得土地到土地制度的变革,从改水改堤到翻土溶田、浸种催芽、插秧收割、颗粒归仓、大米加工等全过程的精彩瞬间;用新旧对比的手法,通过老照片与实地实景,抢救性地拍摄了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物件、农具和劳作方式;以图片语言来揭示“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该摄影展在尤溪县城中心广场、梅仙镇半山村、台溪乡、坂面镇、西城镇、尤溪县老年大学、朱子文化园以及尤溪县中小学展出。
县域文化建设如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都要高度重视城乡融合。2023年,尤溪县朱子文化特色文艺示范基地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实践地”。2024年,尤溪县摄影创作基地入选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实践地。尤溪县这两个省级文艺实践地的示范引领,呈现出城乡文化融合的亮丽景观。
文艺点亮乡村。朱子文化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分为城区活动区域和乡镇活动区域,乡镇活动区域设在梅仙镇半山村“新知青艺术公社”。“新知青艺术公社”由国家一级二胡演奏家洪纬与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青年舞蹈家周青两位老师于2020年在半山村共同发起。他们坚持以“用艺术点亮乡村,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理念,以“新主体、新思想、新文化”为主题,以半山村的特色文化与民风民俗为载体,以“自发+共建”的形式,先后设立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美育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机构,先后陆续吸引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艺术家来半山村开展艺术文明振兴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常驻半山村的10名青年志愿者中有作家、设计师、纪录片导演、大学生等。通过影视、音乐、舞蹈、手作等综合艺术语言,持续发掘艺术的创造力,凝聚文化艺术人才投身美丽乡村。2023年,承接中央戏剧学院社会调研活动,携手同行,共同探究古民居情景剧场模式,推动文化艺术在古民居的活化利用。半山古民居实景拍摄舞蹈《游山恋》、《风筝误》在学习强国、新华社等平台宣传。
文艺乡建文化。村民是乡村的主体,“艺术乡建”必须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成为艺术的参与者。“新知青公社”为村民提供声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成立“半山汶潭农民乐队”“半山白鹭艺术团”等农民艺术团队;策划执行文艺汇演、半山“村晚”等文艺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周末为村民小朋友开展公益艺术课堂,带领乡村的孩子们走进自然,开展公益美育教育。2023年,联合国内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策划并执行首届“遇见半山”“村晚”活动,得到了《福建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和社会一致好评。“公社”还带领半山村群众参加福建省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出活动,表演原创舞台剧《乡村振兴协奏曲》,通过音乐、舞蹈、影视和语言等艺术的力量传递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2023年5月,新知青艺术公社与台溪乡人民政府、书京村紧密合作,共同签署国际青年文创硅谷项目的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半山村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的丰硕成果,对中国传统村落——书京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也做了积极有效探索。
文艺花开山乡。尤溪县摄影创作基地由尤溪县摄影家协会举办,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实践点”建立。“一个中心”,即办公场所。“三个实践点”皆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命名的省级摄影创作基地,分别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梯田摄影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摄影基地、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群落——龙门场摄影基地。分别围绕传统农耕文化、古村落人文建筑文化、古银杏珍稀林木群落文化为摄影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的摄影创作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前来探幽采风,为“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摄影旅游线路提供高质量摄影作品。“三个实践点”均为“在路上”的游客和摄影人,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在联合梯田摄影基地,联合镇党委政府协调将原云山村小学8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操场改造为基地活动场所,基地内吃、住、教学、交流一条龙,各项设施配置齐全,是县内外摄友拍摄梯田的首选落脚地。在桂峰村摄影基地,洋中镇党委政府协调将基地依托在“实在农家乐”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有客房、有餐厅、有小会议室、有导游导摄,为摄友提供方便、周到、实惠的服务。2023年来桂峰参观体验的游客达到27万人,民宿爆满,土特产热销,旅游综合收入1.1亿。在龙门场摄影基地,中仙镇党委政府依托游客服务中心建立摄影基地,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停车场、有客房,还对持有县级以上摄协会员证的摄友提供免门票的优惠。
尤溪县以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实践地为引领,常态化、长效化深入乡村“种植”,从相对单一的“送”文艺到以培养文艺爱好者为重心的“种”文艺,再到激发村民追逐美好生活本愿的“创”文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乡村文艺人才,盘活了文艺资源,成功将“文艺百花”种入乡村。